“武当山下丹江口,壮丽山川入画轴”。1月4日下午,第五届湖北艺术节优秀展演剧目——大型民族歌剧《汉水丹心》登陆琴台大剧院。
聚焦生态保护和库区振兴,艺术呈现一部浩瀚壮美的治水史诗。《汉水丹心》由湖北省演艺集团、十堰市委宣传部出品,省歌剧舞剧院创作演出,以南水北调宏大工程为题材,以“为了一江清水永续北送”为主题,艺术呈现荆楚儿女在南水北调世纪工程建设中,克难攻坚,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深情讴歌库区移民群众为“一泓清水北上”舍小家顾大家的奉献精神和家国情怀。
“清清江水向北去,润泽中华尽分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送水在即,而就地内安的移民却面临着新的发展困难,刚刚发展起来的一些靠水吃水的乡村新业态,因“为保护一库碧水”而按下停止键……面对移民们的损失与付出以及由此引发的强烈矛盾,年轻的大学生村官李小菲承受着巨大压力,探索一条库区长远的绿色发展之路。
舞台上,演员们倾情投入,一个付出与感恩双向馈赠的感人故事徐徐展开。
作为湖北省近年来重点打造的原创剧目之一,《汉水丹心》由王佳纳担任总导演,胡应明担任编剧,作曲家王原平、朱才勇作曲。自2023年11月成功试演以来,经过不断打磨提升,受到观众和专家肯定和好评,并入选2024—2025年度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民族歌剧传承发展工程”重点扶持剧目。
“能够扮演这样鲜活生动的基层干部,作为新时代文艺工作者感到使命光荣和意义重大!”李小菲的扮演者、国家一级演员杨娟告诉记者,作为女一号,她在这部歌剧中塑造大学生村官人物形象,在一次次地创作与磨合中将基层村官生动的展示在舞台上,让角色服务舞台。
“剧中男一号杨丹是众多建设者的缩影。”杨丹的扮演者、优秀青年歌剧演员王敏说,有幸在第五届湖北艺术节上演出歌剧《汉水丹心》,在角色创作中,深刻感受到,造福人民的伟大世纪工程正是由一代代、一批批建设者的默默付出与不懈努力来实现的。
“丹心化作水浩浩,润物无声汉江涛”,舞台上,南水北调的宏大叙事与库区人民用心护水的涓滴奉献,在剧中化作感动与感恩、生存与发展、生命的滋养与灵魂的丰盈而交织演进的情感故事。一个个感人的故事,汇聚成“同饮一江清水,共拥一片丹心”的时代强音。
动听的音乐、精彩的表演深深感染全场观众,台下不时响起阵阵热烈掌声。
演出结束后,十堰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吴芳告诉记者,该剧深刻呈现了丹江口库区移民舍小家为大家的奉献精神,集中展示了水源地广大干部群众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在转型发展和保水护水中的艰辛历程,并成功探索走出了一条库区长远的绿色发展之路,以实际行动践行新使命、新担当。真诚希望通过这部歌剧,把伟大的丹江口移民精神传播出去,在全社会弘扬传承这种精神。“
该剧历时近三年创排修改打磨,主题更突出和明确。”省歌剧舞剧院党委书记朱雄表示,全剧聚焦“守护一库碧水”和“让库区人民生活更美好”,通过文本、音乐结构和舞台表演上的修改打磨,剧情更集中,人物形象和情感也更丰满了。音乐是歌剧的“灵魂”。该剧音乐整体风格既具有时代性和交响性,又突出了民族性,保留了丹江口地域音乐元素,“汉江浪急滩连滩,船怕号子马怕鞭”的汉江号子贯穿全剧,湖北特色浓郁。
据介绍,该剧已入选国家艺术基金2025年度传播交流推广资助项目,将开启全国巡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