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业概况
(一)关于湖北省演艺集团
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集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的省属大型国有独资文化企业,2011年11月,由原省文化厅下属的7家国有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组建,集创作演出、策划营销、剧场影院经营、舞美工程、资本运作等多功能为一体。注册资本2.7亿元,企业总资产5.25亿元。集团现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省政府特殊津贴和省突出贡献高级专家18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5人,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2人,湖北文化名家5人。
(二)经营理念
集团自成立以来,秉承“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宗旨,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守先进文化主阵地,以文艺精品创作为核心,创作生产了50多部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舞台艺术作品;以文化演出活动为中心,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多形式开展惠民演出;以文娱经营服务为重心,开拓演艺市场、打造演艺品牌,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推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文化强省建设发挥了不可替代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所获荣誉与成就
近年来,集团坚持把舞台艺术作品创作生产作为重点任务,努力以文艺作品讲好中国故事湖北篇章,创作了以歌剧《天使日记》、舞蹈诗《家住长江边》、黄梅戏《罗帕记》《党的女儿》、话剧《信仰》《屈原》等为代表的精品剧目40余部,歌剧《天使日记》、话剧《信仰》等20余部获“文华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金狮奖”等全国或省级文艺大奖。歌剧《洪湖赤卫队》等4部剧目被文化和旅游部纳入“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精品创作工程”剧目。话剧《屈原》、黄梅戏《女国医》分别入选文旅部剧本扶持工程项目(全国共10部)、历史题材创作扶持工程项目(全国共20部)。大型民族歌剧《洪湖赤卫队》上世纪五十年代立于舞台,60多年共演出4000余场。作为湖北对外文化交流名片,编钟国乐4次随习近平主席参加重大外事演出(分别是2016年中埃文化年开幕式、2017年德国G20峰会、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与印度总理莫迪武汉会晤、2023年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丝路同行》文艺演出)。1983年以来,《编钟乐舞》已出访80个国家和地区,总演出2000余场。
二、社会责任履行情况
(一)党的建设
2023年,集团深入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国有企业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试行)》,围绕增强凝聚力战斗力,持续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坚持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将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研究、同落实、同考核,巩固、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全面领导;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确保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认真组织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组织进行“七一”系列庆祝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大力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巩固基层战斗堡垒;持之以恒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宣教月活动,推动清廉国企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防范和化解意识形态风险。
(二)依法治理
2023年,集团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的意见》,进一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向依法治理迈出重要步伐。一是完善经营管理目标责任制。与各子公司签订《经营管理目标责任书》,进一步树立与国企改革方向相适应的考核机制。二是根据《集团董事会议事规则》《总经理办公会议事规则》等规范性文件,认真落实“两个一以贯之”,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公司治理全过程,对于“三重一大”重要事项,党委会前置研究之后,董事会及时研究,经理层抓好落实,持续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有机融合。
(三)消费者责任
以舞台剧目创作为核心任务,艺术精品生产成绩突出。话剧《屈原》、黄梅戏《舞衣裳》、歌剧《汉水丹心》、乐舞诗楚风国乐之《千年绝响》成功首演,黄梅戏《女国医》立上舞台。积极创排楚剧《田耕牛本传》、话剧《青和图》等剧目。黄梅戏《罗帕记》获中国戏剧家协会梅花奖数字电影拍摄工程资助。话剧《屈原》入选文旅部2023—2025舞台艺术创作行动计划,亮相第22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与歌剧《天使日记》获选文旅部新时代舞台艺术优秀剧目展演;黄梅戏《罗帕记》相继在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开幕式、第三届中国(金华)李渔戏剧汇、第十一届武汉“戏码头”中华戏曲节中演出;黄梅戏《舞衣裳》在第十八届中国戏剧节上荣获“优秀剧目奖”,亮相第十一届湖北省黄梅戏艺术节开幕式和第五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话剧《屈原》等6部剧目获国家艺术基金2023年资助,成为省域舞台艺术创作生产的引领者。
以演出为中心环节,满足群众需求和服务全省发展大局,全年演出3428.5场(同比增长65.7%),其中公益性演出2176.5场,服务观众近5000万人次。一是狠抓阵地建设,湖北剧院、首义剧场、珞珈山剧院、永芳古戏楼、人艺小剧场等自有剧场持续开展常态化演出;二是积极主办、承办重要节庆活动,组织承办第三届全国戏曲(南方片)会演,策划举办新年音乐会、“戏码头”——全国戏曲名家名团武汉行,第四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展演(武汉),新春戏曲演出季、永芳戏曲演出季、宣传二十大 永远跟党走 建功新时代——省演艺集团优秀剧节目展演、首届编钟音乐节、中俄艺术交流交响音乐会、童心嘉年华儿童剧演出季等活动;三是积极参与对外文化交流,组织优秀节目参加世界华人炎帝故里寻根节活动、世界武当太极大会、中央电视台端午节专题演出;四是高效开展“荆楚红色文艺轻骑兵”“高雅艺术进校园”“戏曲进校园”等公益惠民演出,保障群众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以产业发展为重要支撑,经营业绩再上台阶。政企、事企、银企、校企、企企合作成效显著。与宜昌市、十堰市和丹江口市、省文旅厅大型活动策划中心合作打造话剧《屈原》、歌剧《汉水丹心》、第五届湖北地方戏曲艺术节展演活动等;与光大银行武汉分行继续深化合作;与武汉音乐学院合作演出中秋主题音乐会;加强与中国对外文化集团、保利院线、中演院线合作。二是艺术培训项目稳步推进,少儿合唱团等剧团不断创新培训新机制,提升培训效果,扩大市场份额。演艺及相关产业体系相互促进,并不断壮大。2021年至2023年集团经济总量连续3年突破2亿元大关,集团成立12年来连续3年实现盈利。
(四)人才培养
以人才队伍建设为重要保障,提升集团核心竞争力。通过剧目练兵、组织学习培训、给予荣誉激励、实施人才工程等系列措施,加大各类人才培养力度。一是搭平台培养领军人才、拔尖人才。楚剧表演艺术家詹春尧获全国“新时代戏剧领军人才”荣誉。52人次在第十四届中国音乐金钟奖、第十四届全国舞蹈展演、第四届“梨花杯”全国青少年戏曲教育教学成果展示展演等国家级文艺赛事中获奖。4人获湖北省戏剧牡丹花奖。二是加强后备人才队伍建设。戏曲定向班的148名毕业生入职省戏曲艺术剧院,戏曲艺术迎来新鲜血液。
(五)安全责任
2023年,集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安全生产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制,将安全生产纳入各子公司目标考核内容,与业务工作一同考核;加强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做好节假日安全生产工作,严格落实24小时值班制度和领导带班制度,防范各类突发情况。
(六)乡村振兴
继续向崇阳县白霓镇洪泉村派出驻村工作队,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集团在帮助加大洪泉村基层组织建设力度、准确完成全部脱贫户的产业发展情况数据核查工作,聘请专业人士帮助洪泉村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加强村级治理促进和谐,进行消费帮扶,解决监测户家、特困户、脱贫户实际困难的同时,充分结合自身优势,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培训,积极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助力乡村文化振兴。
2024年,集团将继续按照《关于文化企业坚持正确导向履行社会责任的指导意见》,牢牢把握正确发展方向,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丰收,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贡献演艺力量!
湖北省演艺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24年5月6日